塑料质量法熔体流动速率仪的操作需严格遵循标准流程,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。以下是基于相关标准(如GB/T3682)的典型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: 一、操作步骤
试样准备
根据材料类型(如聚乙烯、聚丙烯等)和标准要求,对试样进行干燥处理,去除水分。
称取适量试样(通常为3-8克),确保试样均匀无杂质。
仪器准备
水平调整:使用水平仪检查仪器是否水平,必要时调整地脚螺钉。
温度校准:设定测试温度(如190℃、230℃等),等待温度稳定(通常需恒温15分钟以上)。
口模安装:将清洁的口模垂直装入料筒底部,确保无松动。
活塞准备:将活塞杆插入料筒,并施加轻压以排除空气。
测试过程
加料:将试样快速加入料筒,并用活塞压实,防止气泡产生。
预加热:保持试样在设定温度下预热一定时间(如4分钟),使试样完全熔融。
施加负荷:在活塞上放置指定砝码(如2.16kg),使熔体在负荷下通过口模挤出。
切样:
手动切样:用刀具在规定时间间隔(如30秒)内手动切断挤出物。
自动切样:启动自动切样装置,按设定时间间隔自动切割。
收集样条:收集至少5段样条,确保每段长度均匀(如10-20mm)。
仪器清洁
测试完成后,趁热取出余料,清洁口模、活塞和料筒。
使用专用工具(如口模清理棒)清除残留物,避免损伤仪器。
二、注意事项
安全操作
仪器高温部分(如料筒、口模)温度可达400℃,操作时需佩戴隔热手套,防止烫伤。
避免在仪器加热过程中进行水平调整或更换部件。
试样处理
试样需充分干燥,否则水分会影响熔体流动性,导致测试结果偏差。
试样加入料筒时需迅速完成,减少温度波动。
仪器校准
定期检查温度传感器和控温系统,确保温度控制精度(通常±0.5℃)。
砝码需定期校准,确保负荷准确。
环境条件
测试环境应无强气流、振动或电磁干扰,避免影响温度和挤出稳定性。
异常处理
若挤出物出现气泡、断裂或不均匀,需重新测试。
若样条质量波动超过平均值的10%,需增加切样数量或检查仪器状态。
三、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
挤出物不均匀
可能原因:试样未充分熔融、口模堵塞、负荷不足。
解决方法:延长预热时间、清洁口模、增加负荷。
MFR值偏低
可能原因:测试温度偏低、试样降解、口模尺寸偏差。
解决方法:提高温度、检查试样稳定性、校准口模尺寸。
仪器无法恒温
可能原因:加热元件故障、控温系统参数错误。
解决方法:联系厂家维修、重新设置控温参数。